有用户在使用色差仪测量样品颜色时,发现色差仪多次测量同一颜色的色度值不一样,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,也不知道如何解决。本文对色差仪多次测量同一颜色色度值不一样的原因做了分析,并给出了解决办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1.仪器未校准或校准失败
色差仪在使用前,未对仪器进行校准,或仪器校准未通过,或校准板污染、磨损,导致仪器传感器的精度下降,导致仪器校准不准确,出现测量结果不一致的情况。
解决办法:在每次测量前,使用仪器配带的标准白板/黑板,严格对仪器进行校准,并定期检查校准板的状态,如有污迹要及时清洁,磨损严重要及时更换。
2.测量参数设置不一致
在使用色差仪进行颜色测量之前,需要设置相应的测量参数,如颜色空间、测色光源、测量模式。如果多次测量设置的参数不一致,也会导致色差仪多次测量同一颜色时,其测量结果不一致。
解决办法:在测量前,确认每次测量的所有参数设置都是一致的,可参照仪器的说明书,将测量参数固定设置,确保每次测量参数都是一致的状态。
3.每次测量压力不同
色差仪在测量时,需要将测量口径与样品紧密贴合,如果每次测量按压力度不同,导致接触松紧不一,就会影响光线的反射,导致测量结果的差异。
解决办法:在测量时,标记固定测量点,保持按压力度的平稳,最好由同一人员操作测量,避免不同人眼按压力度的不同导致测量结果的差异。
4.测量口径选择不当
色差仪一般会配置多种类型的测量口径,在测量中,如果每次测量安装的测量口径不同,不同测量口径会导致测量区域的差异,如果样品表面存在颜色不均的情况,过小的口径可能扑捉到的颜色信息会有所差异。
解决办法:根据样品测量尺寸或表面状态,选择合适的测量口径,如果样品较小且表面比较的均匀光滑,就可以选择小口径色差仪;如果样品尺寸较大且表面颜色不均匀存在纹理,就可以选择大口径色差仪。
5.仪器硬件故障
光泽度仪作为灵敏的光电仪器,如果光源老化、探测器灵敏度降低、光学镜头污染或内部电路元件异常,都会影响光信号的采集和处理,进而影响颜色测量的准确性。
解决办法:如果色差仪出现硬件故障,就需要联系厂家维修或更换光源、探测器等部件,清理镜头灰尘;若仪器使用年限较长,建议返厂校准或升级。
1.严格校准流程
在使用色差仪测色之前,使用原厂标准白板/黑板对仪器进行校准,长时间使用时每2小时复校一次,仪器提示校准失效需立即执行。
2.多次测量取平均值
色差仪在测量颜色时,样品不同区域的状态可能会存在差异,在进行取点测量时,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,提升测量的精度,可以取多点测量,取平均值作为样品颜色评定标准。
3.保持按压力度的稳定
色差仪与样品表面接触时,保持按压力度的稳定新,可以使用带卡槽的支架固定,避免手部晃动导致光斑的移动。
4.保持合理的间隔时间
色差仪是由光源、数据处理等系统构成的,其在分析测量数据时需要一定的时间。因此,每次间隔15-30秒,等待仪器内部传感器稳定,防止数据漂移。
在线下单
顺丰上门取件
提交订单
上门快递